卷首|杨开忠:以提升国土空间品质驱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0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和支撑体系,使得提升国土空间品质成为各界高度重视的方向。国土空间品质也称地方品质,是指吸引人特别是人才来生活,在地方之间不可移动运输的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生态系统服务、可及性等不可贸易品的数量、多样性、质量和可及性的总和。为什么要以国土空间品质驱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是以生产和增长为导向的,这在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关键在“有没有”的时代,是基本合理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和需求升级,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关键变成了“好不好”的问题。在“好不好”的时代,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就必须从生产和增长导向转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导向。这要求我们,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由什么因素决定,如何调整这些因素以最大限度地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有没有”时代,人民群众需求层次相对较低,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本取决于收入。在“好不好”时代,人民群众需求层次不仅取决于收入,而且取决于“舒适物”和住房、交通等生活成本。实践表明,不仅“舒适物”、住房和交通是空间不可贸易品,而且收入高低在相对程度上也是由地方不可贸易的就业机会、生产率决定的。可以说,国土空间品质总的决定了其对人民群众产生的效用。因此,以国土空间品质驱动高质量发展是新阶段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的内在要求。

二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要求。过去,我国发展先后主要靠劳动力、土地等廉价初级要素驱动和规模(投资)驱动,现在主要靠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人才在哪里呢?国内外研究表明,在一体化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人才倾心于富有魅力的高品质地方,哪个地方品质好,哪里就会集聚人才。也就是说,要吸引、留住和集聚人才,就必须营造富有魅力的地方品质。因此,以国土空间品质驱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要求。

新发展阶段,怎样以国土空间品质驱动高质量发展?

一要丰富和发展不可贸易品。按照美丽家园和高质量空间一体化的要求,让人民更好分享国土空间权利、特别是城市权利。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在建设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创新城市、人文城市和紧凑城市的同时,突出强调韧性城市、低碳城市、健康城市和消费城市建设。

二要优化调整密度。有机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逐步解决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深入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使国家经济核心地带从东部地区向西南沿海地区、东北沿海地区、特别是向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关中平原、成渝地区组成的新中部地区拓展。

三要缩短人口与发展中心的距离。实施普及化、标准化的都市圈化战略,推动人口和开发从边缘地区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聚;以都市圈为基础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都市圈化。

四要增强国土空间互补性。切实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业发展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协同推进国土空间从世界生产中心、贸易中心向世界创新中心、生产中心、贸易中心、分配中心、投资中心和消费中心转型升级。以主要城市群为核心规划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相对完整的自立经济圈。

五要深度消除分割行动。着力建立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市场调节机制;树立以城区为基础的户籍制度差别化改革思路,除特大城市及以上城市的中心城区各市可自主决定落户条件外,可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建设“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加快实现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的步伐;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环保和产业等方面的合作。

来源:《中国国情国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