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特大中心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1-10-01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1秋季论坛以“超大特大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探讨解决超大特大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法与路径。

新华财经北京9月29日电(丁正威)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超大城市增至7个,特大城市增至14个。9月28日举行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1秋季论坛与会专家认为,超大特大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高水平的产业体系,同时应加强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都市圈规划引领,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杜绝城市“摊大饼”式无序发展,实现人口和产业多组团式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认为,超大特大城市作为大型的区域经济综合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和支撑,而强大的经济实力来自于高水平产业体系的建立。超大特大城市要建立高水平的产业体系,离不开高水平的前瞻性规划和政府作用的更好发挥。

中科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明星认为,超大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存在人口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土治理可持续发展这两大问题。人口社会可持续方面,需特别重视社会公平和社会融合,提高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国土治理可持续性方面,应特别重视国土空间综合治理、“碳达峰、碳中和”及韧性城市建设。

超大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与周边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以及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构建。

针对超大特大城市及都市圈合理规模的确定,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表示,超大特大城市对资源的过度集聚有其负外部性,这类城市不应发展单中心集聚经济,而是应发展分散性集聚经济,实现“多中心网格化”发展,在追求规模经济效应的同时避免“大城市病”。需要跳出超大特大城市是否“越大越好”的无谓争论,而是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现实情况,综合考虑超大特大城市的规模体系。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则从交通维度出发,介绍了其团队通过量化方法论证得出的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和都市圈范围的合理规模。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是否协调发展是判断城镇化格局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标志。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近年来,我国城镇规模增长出现了超大特大城市规模过度,部分中小城市、小城镇出现萎缩的两极化趋势。在中央提出优化都市圈空间结构的政策背景下,魏后凯建议下一步应从产业选择、政府规划引导和扶持以及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省市的发展共同体等方面着力,促进城郊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大都市圈共同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表示,超大特大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并削弱“虹吸效应”。首先,必须编制都市圈规划,通过规划引领,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明确城市边界,杜绝城市“摊大饼”式无序发展,并建立发达的交通来解决超大特大城市和周边城镇间的要素流动障碍。其次,都市圈应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向周边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都市圈城市的共同发展。最后,都市圈建设需建立责任制,明确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执行秘书长倪鹏飞认为,要基于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布局,做好多圈层结构都市圈、多中心都市圈体系、多组团规模体系、生态隔离带与红线区、网络化交通体系、多层嵌套的产业集群体系以及各圈层、各中心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规划,以实现人口和产业多组团式中心,实现都市圈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据悉,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1秋季论坛以“超大特大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探讨解决超大特大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法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