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按经济规律办事

发布时间:2021-09-23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下的各国应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成为大趋势,经济要素在全球流动,跨国公司在全球调动资源。在共同利益下,区域合作谈得越来越多,联合周边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成为许多国家的选择。这导致国际区域也开始一体化,如欧盟已开始由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迈进,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也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也有意识地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建设。

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地区物产丰富,中国可以与其共同进行深加工,同时东南亚具有区位优势,如新加坡是全球重要的港口和物流中转地;而中国对东南亚国家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东南亚国家的水果等农产品在中国降低关税后,可以得到大量出口。

互惠互利如果只是单方受惠合作将很难继续下去。

在东北亚经济圈中,中国与日、韩、朝、俄、蒙几国经济互补性很强,发展具有很高期望,但过程将不平坦。主要原因是在政治上存在波折,对经济肯定会有影响。如现在很难建立一个高层次的多方经济合作组织,只能是双边经济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更多的是一个战略组织,但中国和中亚五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是很有前景的,这将使得中国的西部地区变内地为前沿。不过,现在发展只是刚起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出的意义非常大,为海峡两岸搭建了一个新的合作平台,有利于中国的统一大业。在政治存在分歧时不妨经济先行,而中国的发展也理应把台湾纳进来。

泛珠三角把香港和澳门纳进来,和CEPA一起,也促进了内地和港澳地区的经济联系。港澳和珠三角合作将是未来的主题,像水波一样扩散。不过,泛珠“9+2”的架构虽然是积极的,但合作区目前并不宜太大。因为跨区域的经济合作组织建立非常困难,当前还是应该以现在的珠三角为主体,联合港澳,然后再加强与周边的合作。

东南亚和中国的经济互补性非常强,历史渊源比较深,和平环境对经济发展也非常有利。中国也需要走出去,利用经济技术优势,对东南亚的原料进行深加工。

“无障碍”的目标。目前国内和国际的许多经济合作动静大,效果小,就是因为合作不是按市场需要的形式,仍停留在政府层面上,有些为形式而形式。合作应当找到切入点,从小的方面先做起。

“走出去”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倾向国与国之间主要是“看得见的壁垒”,壁垒主要有三个:一是关税壁垒,高关税增加了购买者的成本,不利于两国间的经济往来;二是人员往来壁垒,签证制度使得两个国家的人交流效率受到影响;三是交通壁垒,一方面国家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另一方面边境检查站也使得通关受到影响。

这些壁垒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显然难以得到解决,但政府应该为消除壁垒作出努力,如通过市场的手段使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得到加强。再如,西部地区与中亚国家,应当有明确的合作方式。

受一些政治因素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不快,需要寻找切入点,慢慢来。但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将是一个趋势。因为地缘有利,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周边国家也会主动和中国进行各个层面的合作。我们应高举互惠互利大旗,与之进行多层面合作。

“走出去”应当了解周边国家的法律、民情等,最好采取合作的方式。到国外办企业,目前还存在各个层面的问题,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但“走出去”的大方向是对的,不过到国外设厂的实力要非常雄厚,才能使国内公司变成跨国公司。小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应该主要是采取贸易的方式而非投资。

中国对周边国家,由过去的商品输出向技术、装备输出转变,将是未来的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周边国农产品等需求加大,不但形成了巨大的市场,也开始走出去进行投资,利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资源进行合资合作,生产有优势的产品。中国的技术和装备水平高,到周边国家办企业,利用当地资源进行深加工,再销到发达国家将会有更大的前景。而周边国家,也更愿意与中国进行技术和资本方面的合作。


作者:肖金成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报》2006年3月3日第D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