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尊文:发挥中部地区的空间枢纽优势

发布时间:2021-06-03

202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中部地区作为全国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空间枢纽,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笔者认为,中部地区要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发挥空间枢纽优势。


第一,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部地区的优势之一是地理位置优越,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枢纽。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陆路方面,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京广铁路、京九铁路、焦柳铁路、陇海铁路、沿长江、沪昆“三纵三横”大通道运输能力,加快建设合肥经武汉、荆门至重庆、成都以及郑州经襄阳至重庆、西安经武汉至南昌、重庆经长沙至厦门等高速铁路;适度建设地方高速公路,推进普通国道、省道提质改造和“瓶颈”路段建设以及“四好农村路”创建。在水运方面,稳步推进长江、汉江、淮河航道整治与疏浚工程和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荆州、岳阳、九江、安庆等港区建设。在航空方面,加强武汉、郑州、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机场建设,加快亚洲首个货运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建设,增强区域枢纽功能,新增一批支线机场,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拓展航空运输网络。以省会城市为突破口,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武汉、合肥等地的科技优势,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和“北斗”多场景应用,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数据感知、传输、存储和运算能力,为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健全现代流通体系。世界银行基于各国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发展水平,每两年公布一次全球供应链绩效指数(LPI)。根据最新排名,中国还没进前二十名,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相称。中部地区要积极作为,多管齐下,努力健全现代流通体系。一是打造流通节点城市。大力提升武汉、郑州、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集散中转功能,完善产品跨区域产销链条,打造中部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流通发展的核心支点;加强宜昌、襄阳、洛阳、商丘、岳阳、衡阳、芜湖、安庆、九江、赣州、大同、长治等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流通设施建设,提升集散功能和中转效率,发挥在流通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其他地级市为重点,发展地区流通节点城市。二是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结合区域竞合态势和一体化发展需要,以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为重点,积极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三是推进物流基地建设。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在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加快整合与合理布局物流园区,推进物流园区多式联运设施建设,形成物流业与制造业、物流业与零售业、物流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联动发展的格局。四是加快发展专业物流。包括积极发展农产品物流、原材料物流、工业消费品物流等。促进城乡物流合理分工,依托城市商贸市场和农村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构建农村物流集散网络和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着力培育新型农村物流主体,积极探索城乡物流对接新模式。五是推动流通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商贸服务等传统支柱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数字智能决策、数字经营、数字体验;推动政府商贸流通管理服务的数字化,培育电商物流创新产业集群,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有序融合发展。六是加快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认真研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努力增强中部地区的城市韧性和经济韧性。


第三,促进城市群、都市圈发展。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首次提出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并要求以武汉、郑州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2019年2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要求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202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的《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都市圈发展,首先要做好规划编制工作,“谋定而后动”。国务院于2015年批准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和2016年批准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期均到2020年结束。建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湖北、河南等省迅速启动新一轮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支持省会城市和其他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在省级政府指导下牵头编制都市圈发展规划。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以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为重点,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针对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状,要有序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推动进城就业生活五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城的人口等重点人群优先落户。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实行积分落户政策的省会城市要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并允许租房常住人口在公共户口落户。


第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部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大粮仓”。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粮、棉、油、糖、肉等供给安全。稳定种粮农民补贴,让种粮有合理收益。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发挥湖北、湖南、河南种业科技优势,打好种业翻身仗。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部地区是国家的“大水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这两口“大水缸”为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提供重要水源,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枢纽。要注重扩大生态空间,丰富生态产品,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建设美丽中部做出积极贡献。发挥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幕阜山、武陵山、秦巴山等山区生态屏障功能,打造中部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扶持山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等功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中部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第五,打造对内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商贸物流通道。积极推动中部地区的中欧班列发展,构建以郑州、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太原为枢纽节点,连通中亚、俄罗斯和欧洲的铁路货运大通道。打造“万里茶道经济带”,提升北向通道。拓展中部地区联通东盟的陆路“物流直通车”,开辟南向新通道。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积极推动武汉、宜昌、荆州、岳阳、黄石、九江等城市港口资源整合,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提升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功能,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抓好湖北、河南、湖南、安徽等自贸区建设。在自贸区内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激发市场活力的体制机制,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本文节选自《区域经济评论》2021年第3期(整理 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