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加强对内开放与新型区域合作,建设国内大循环的关键节点枢纽

发布时间:2020-12-18

编者按:2020年12月13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十八次专题研讨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厦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将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在专题研讨会自由发言环节上的发言予以全文刊发。

我就山东建设国内大循环的关键节点枢纽,加强对内开放与新型区域合作,提几点建议。在长江流域,长三角是龙头,在黄河流域,山东半岛是龙头。长江流域与沿海地区交汇,形成“T”字形的空间格局,黄河流域发展起来,“π”字型的空间格局就能够形成。需要加强对内开放与新型区域合作,进一步发挥山东城市例如青岛、济南的龙头带动作用。


一是建议加强青岛济南与上海的合作。上海与东北的大连是对口合作,我们建议青岛主动作为,跟上海来进行对口合作。这两个城市有很多共同的点,同样沿海、同样有自贸区、同样承担着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作用。我们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全国城市的相互合作体系中,以与上海合作为例,在创新合作里面,青岛、济南和上海的合作在黄河流域的主要城市中可以排到第二位和第三位。从投资的领域看,济南和青岛可以排到第15和第16位,跟中国的龙头城市上海的合作有一些基础。我们也看到有些差距。从整个区域联动,我们用流量大数据来度量全国城市间的联动,以各类城市跟上海的关系而言,青岛排第25位,济南排到第29位,落后于西安、郑州、大连、沈阳和长沙这样的城市。从产业关联上讲,青岛和济南跟上海的关联度排在第三和第四位,也低于郑州和西安。


二是建议加强济南与郑州的合作。在黄河流域,国家中心城市有郑州、西安,我们济南虽然不是国家中心城市,但一定是区域中心城市。济南跟郑州现在交通不是特别方便。我们做了很多城市关系网络研究,看交通各方面的联系,这两个城市的联系现在来看在各联系对里面他们并不是特别占优势,但是我们也看到两个城市以他们为节点打造郑州-济南的流域高质量发展是有条件的,我们用多重数据来看,确实两者的连片也出现端倪。


三是建议加强济南和青岛等省内城市的合作。这两个城市作为中国有代表的双城离得远了一点,但是这两个城市如何加强合作?交通要加密、产业要加密,区域的合作、民间的合作要加浓,更加加强你来我往。如果这两个城市和周边城市连成一片形成都市圈的话,在中国也有望是排到前10位的超大都市圈。青岛和济南合作是最有优势的,建议在功能、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和空间六个方面加强合作,这两座城市与省内其他城市合作,建议学习深圳和汕尾的做法,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


四是建议加强省际毗邻区域的合作。山东承南启北,也可左顾右盼, 跟河南、河北三省交界,也跟河南、安徽、江苏四省交界,几省交汇的地方完全可以学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经验,构建生态绿色发展的毗邻区,争创先行区,山东责无旁贷。 

需要提出的是,加强新型式区域合作,需要特别强调产业和创新。昨天刘家义书记说了山东的努力,今年以来家义书记批了17个关于创新方面的内参专报,这也说明山东非常注意创新,以创新为引领,避“重”就“轻”,重工业下一点,轻资产的比重上一点、新经济多一点。另外,要大力推进“多式联运”,打造内循环的门户枢纽。在交通网络方面山东是最有优势的,但与郑州、成都、西安相比,我们的这个优势还可以进一步发挥出来,把铁路、公路、水运、海运、空运联动联运构建好,同时打造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青岛、济南都具备这样的条件。


来源: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