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后凯:以共同体建设为载体,推动黄河流域全面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17

编者按:2020年12月13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十八次专题研讨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厦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将研究员魏后凯在专题研讨会上的主旨报告予以全文刊发。

很高兴来到山东参加这次会议,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以共同体建设为载体,推动黄河流域全面协调发展”。大家知道,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应有之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应该保持各地区、各领域、各群体的协调发展,因此,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促进黄河流域的全面协调发展,使黄河流域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居民走上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之路,让广大农村居民和低收入群体更多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黄河流域地处北部,发展水平较低,增长速度较慢,联系紧密性不高,地区差异较大,创新和内生动力不足。可以说,发展不协调、不充分是当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这种不协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不协调。相比较而言,黄河流域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人地关系紧张,水土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019年,除四川外,黄河流域的8个省区人口占全国的24.1%,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0.4%,而水资源总量8省区仅占全国的9.2%,黄河区地表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2.5%,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2.7%。8个省区人均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8%,其中山西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2.6%,山东、河南、宁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0%。黄河流域许多城市都面临严重缺水问题,水的问题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核心,上游主要是水源的涵养、中游主要是水土保持、下游主要是河道和滩区的综合治理。

二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协调。黄河流域发展水平较低,2019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500美元,而全国已经超过了1万美元,长江经济带超过了1.1万美元,沿海经济带接近1.3万美元,即将跨越高收入经济体的门槛。黄河流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全国各地区的平均水平要低16.4%,比长江经济带低22.9%,比沿海经济带低33.2%。虽然黄河流域地区发展差异没有长江流域那么大,但是同样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在黄河流域9个省区中,2019年山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1万美元,而甘肃在全国最低,不到5000美元,山东是甘肃省的2.1倍。从地级市来看,这种差异更大。2019年,青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1.8万美元,郑州超过了1.6万美元,济南超过了1.5万美元,而甘肃的临夏、定西刚刚实现脱贫摘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2100美元左右,青岛是临夏、定西的8.5倍,不算青岛,郑州也是临夏、定西的7.7倍。

三是城乡发展不协调。黄河流域的城乡收入差距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中上游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大,二元结构明显,2019年甘肃城乡收入比高达3.36,青海是2.94,陕西是2.93,宁夏是2.69,均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一些大城市城镇居民收入与贫困落后地区农民收入更是相差悬殊。2019年青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万元,济南是5.2万元,而甘肃临夏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7500元,青岛城镇居民收入是临夏农民收入的7.3倍,济南城镇居民是临夏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6.9倍。

四是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青岛、济南、郑州、西安、兰州等大城市的高收入群体与贫困地区农民低收入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黄河中上游地区众多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县,尽管目前已经实现了脱贫摘帽,但收入水平仍然较低,至今还没有形成内生发展机制,实现乡村振兴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

因此,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应以共同体建设为载体,在流域层面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共同体、创新共同体、产业共同体和城市共同体,在区域层面打造城乡发展共同体和乡村发展共同体,以此推动黄河流域全面协调发展。

从流域层面看,当前重点是打造四个共同体。

一是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共同体建设。大家知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坚持生态优先,上中下游协同,实行全域保护,突出重点开发,加强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生态城镇、生态产业、生态园区、生态村庄、生态建筑建设,鼓励社会参与,加强地区合作,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构建全流域一体化的生态网络和共建共享的生态共同体。


二是全力推进黄河流域创新共同体建设。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源动力。长期以来,黄河流域尤其是中上游地区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的拉动。过去我们做过测算,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GDP的增长70%以上靠投资的拉动,所以要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推动黄河流域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主体的作用,以各种形式的经济功能区为载体,构建多领域、多形式的创新联盟,打造开放的黄河流域创新共同体。

三是全力推进黄河流域产业共同体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坚实的产业支撑。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分工合作,围绕现代农业、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现代医药、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加工深度,以提升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为重点,面向整个黄河流域,乃至更大范围构建一体化的主导优势产业链和形式多样的产业联盟,打造合作共赢的产业共同体,为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四是全力推进黄河流域城市共同体建设。城市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主体形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大力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此基础上,推动上中下游的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之间的多元联动和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作用以及济南、郑州、西安、兰州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一批高品质的国家级都市圈,促进城市之间全面开放合作,构建全流域合理分工、共同发展的城市共同体。

当前,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刚才我说了,黄河流域目前发展水平低,生态环境治理任务繁重,国家应该加大投资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以生态、创新、产业和城市共同体建设为载体,推动黄河流域全面协调发展,确保到2035年黄河流域同全国一道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主持人金碚:谢谢魏后凯所长,魏后凯常年研究区域经济,对中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有很强的紧迫感,所以他的发言对黄河流域地区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提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建议。   

作者简介:魏后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


来源: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