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黄河流域上升为国家战略 如何解决“水”问题——肖金成

发布时间:2020-03-18

导读

转变思路,“以水定人,以水定城,以水定产”。把淤地坝建设作为黄河治理的重要生态工程,让黄河水变清,根本解决黄河的水患,让黄土高原成为果园和粮仓  


●黄河流域怎么定位?

●黄河流域规划的范围如何确定?

●黄河流域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重中之重

●淤地坝建设的多重作用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由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首次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并列,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发改委开始组织规划的编制。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有着重大区别。“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不容小视。上游地区生态脆弱,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是重大隐患,下游地上悬河虽然70年没有泛滥,但洪水威胁始终存在。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是经济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中国区域科学学会理事长肖金成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当因地制宜,“以水定人,以水定城,以水定产”。


其中,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治理是重中之重。他认为,应该把淤地坝建设作为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生态工程,实施几千、几万条沟道的淤地坝建设,根本解决黄河的水患,同时让两岸成为果园和粮仓。


黄河流域怎么定位?

《中国投资》:黄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黄河流域整体是否可以作为一个区域或者经济带获得发展?


肖金成:黄河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水资源,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生命线,两岸的城市依托黄河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北方地区至关重要。


我们以前研究黄河流域的时候,提出过黄河生态经济带、中上游经济带的概念。我们知道产业和城市密集的地方谓之经济带,黄河干流沿岸确实有很多城市,如西宁、兰州、白银、中卫、银川、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布、运城、韩城、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濮阳、菏泽、济南、滨州、东营等几十座城市,从这个角度,谓之经济带也未尝不可。但是,作为国家战略,要加快发展,要聚集经济要素,就要从多种角度考虑。黄河的水量小,不足以完全满足黄河流域的生活和产业用水,水就成为制约条件。所以黄河经济带能不能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大量聚集经济要素,其实存在很多质疑。


经济带作为一个区域经济概念,就是跨区域的发展轴线,就是依托交通线把若干区域、若干城市联系起来。如长江、京广京哈铁路、陇海铁路、包昆铁路、沪昆铁路都是连接区域的纽带,在这些交通线上有很多城市。但是黄河不能通航,上下游的经济联系不是很密切。历史上有一个时期,河套地区曾经有过通航的历史,在山西省吕梁市的碛口镇到包头一段是通航的,把畜产品从水路运到碛口镇,然后转陆路运到东部地区,再把农产品、食盐、茶叶从陆路运到碛口,再通过水路运到内蒙古,但运输量很小。随着铁路的建成通车,这一段就不通航了,所以黄河作为经济纽带的功能非常薄弱。


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任务,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符合流域的生态经济状况。定位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而不是大开发、不是打造成一个要素聚集、产业聚集、城市做大做强的区域,而是以水定人,以水定城,以水定产。


《中国投资》:它与长江经济带的共同点与区别在哪里?

肖金成:她们的共同点是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都是横贯东中西,都是发源于青海,奔流万里入海,都是区域发展的生命线。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黄河的弯比较多,号称9曲18弯,水量比长江小很多。黄河中上游的年降雨量不到500毫米。而长江水量丰富,中下游年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


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上下游联系非常紧密,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是一个区域,其范围超过了流域本身,作为一个区域,包含了三个经济轴带,长江干流经济带、沪昆经济带、沪蓉经济带。而黄河流域是个地理概念,不是一条联系紧密的经济轴带,因为黄河不通航,主要交通线是陇海线和呼兰线,但流域的两头都不在这个轴线上,这和长江有很大的区别。长江上游成渝城市群,人口总量超过一亿人,市场规模很大,发展条件很好,而黄河上游地广人稀,生态比较脆弱。


从范围划分来看,长江经济带不是按照流域确定其范围,包括了十一个省级行政区。青海、西藏都属于长江流域,但长江经济带并不包括这两个地方。云南处于长江流域只有很少一部分,但也把全省划入了长江经济带,因为长江经济带要向西开放,除了通过渝新欧陆路通道之外,还要通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进入印度洋。贵州最早也不在长江经济带里面,但考虑到长江的生态保护,贵州是长江的生态屏障。


黄河流域很大程度上是从地理角度划分的,就是干支流流过的地方,不是以省市自治区为单元。如果以省为单元,内蒙古东部与黄河流域几乎没有关系。黄河虽然流过四川的阿坝州,但四川其他地区都在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规划的范围如何确定?


《中国投资》:黄河流域不是以省为单元进行划分,规划范围如何确定?哪些地区和城市能够包括进去?


肖金成:黄河流域规划还没有批准发布,因此,规划范围还不清楚。我想不会像长江经济带那样,以省为单元来划分。关于范围问题有一个矛盾,如果严格按照自然流域来划分,面积比较小,很多地方黄河没有流过,如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甘肃的河西走廊,内蒙古的阿拉善,陕西的汉中、安康、商洛,山西的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河南南部、山东东部和南部都不属于黄河流域。如果以省级行政区为单元,面积又太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除了四川属于长江流域的部分和内蒙古的东五盟(市),能放的都应放进去。这样与长江经济带有一个对接。如可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山东整体放进去。山西东部、北部属于海河流域,应归为环渤海或泛渤海区域。内蒙古东五盟(市)归为东北区域。流域规划也应考虑区域的发展,最好不要留下空白。


经济带是一个区域概念,流域是个地理概念,我们认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应把两个概念都兼顾起来,以地级市为单元,把北方地区与黄河有关的地区都涵盖进去,进行统一规划比较合适。


黄河流域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投资》:黄河流域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城市能获得发展机遇?


肖金成:山东东部的经济比较发达,城市规模也比较大。而黄河流过的地方如菏泽、聊城、滨州,其实经济不太发达。黄河流域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为下游地区的发展带来发展机遇,有助于这些城市的发展,有利于山东省的区域协调发展。河南省的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和濮阳,都在黄河干流上,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进一步聚集经济要素,增强实力,扩大规模。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包括运城、临汾、渭南和三门峡,是国务院批准的省际交界合作区,又一次迎来发展的机遇。延安、榆林和吕梁,还有韩城、绥德和侯马,这些城市也能够获得发展机遇。


黄河上游主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如西宁、兰州、白银、中卫、固原、乌海、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布,依托黄河,都可以聚集产业,扩大城市规模,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黄河流域的山东半岛、中原和关中三大城市群也将获得发展机遇。其他都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第一要聚集产业与要素;第二要完善城市功能;第三要辐射周边发展。黄河上游很难形成规范意义上的城市群,但是要重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让这些城市聚集产业、增强实力、完善功能、扩大规模,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中国投资》:黄河流域的发展掣肘是水,重点是生态保护,作为国家战略,接下来的支持政策是以生态治理为核心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通过生态治理能否整体上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肖金成:黄河流域被划分为上中下游,上中下的情况有很大差异。黄河下游是地上悬河,一旦有大洪水,对两岸形成巨大威胁;黄河中游两岸是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很严重;黄河上游干旱少雨,生态比较脆弱。


黄河上游也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西宁以上至黄河源头,海拔较高,黄河泥沙量不大,人烟稀少,属于生态涵养区,主要任务就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宜林则林,宜草则草,要减少人类的活动,重点解决过牧问题。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而西宁市、格尔木市要聚集产业,增加人口,发展城市。


第二段,西宁以下至中卫以上,黄河在高山峡谷中穿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兰州、白银市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应注意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发展条件不太好,过去在“米袋子”省长,“菜篮子”市长的政策下,粮食蔬菜自求平衡,为了实现粮食自给,把很大精力放在农业发展上,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代价极高。建议甘肃放弃粮食供给的自我平衡,种植抗旱节水的作物,种枸杞、甘草、大黄、沙棘等特色农业。把水省下来,用于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第三段,从中卫到内蒙古河口镇,可以引黄河水灌溉,上千年来农业很发达,是粮食主产区。过去上千年都是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很严重,但如果不这样的话土地就盐碱化。未来应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采用农业技术,减少农业用水,把水节约出来用于发展工业和城市。


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区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黄河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要下大气力推进治理。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


黄河中游两岸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为治理水土流失,很多农业、生态学家,持续做了很多年的研究。过去粮食不足,当地农民要垦荒种田,把大量灌木砍掉改种粮食,加剧了水土流失。西部大开发时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但并不能根本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黄河下游主要是根本消除黄河水患并实现黄河水的有效利用。历史上,黄河下游自然灾害频发,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害河。黄河每次泛滥,无数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生活无着,引发社会动荡。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水患极为重视。毛主席曾经题词:“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黄河实现70年不决口、20年不断流,但并没有根本解除洪水威胁,70年没有决口,不等于长治久安。减少输黄泥沙,让河道逐步降低,解决地上悬河问题,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千百年来,“黄河清”就是中华民族的梦想,通过退耕还林和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很可能在我们这一代就能够变成现实。


淤地坝建设的多重作用


《中国投资》:如您所说,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是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目前有没有有效的治理方式?


肖金成:把退耕还林与淤地坝结合起来,既解决水患,同时让这些地方成为粮仓,成为富裕的地方,这是我们对于黄土高原生态保护的基本设想。


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在上万条密密麻麻的沟道内建设淤地坝,就可以把入黄泥沙拦截在沟道里,同时还可以增加肥沃的耕地,还有蓄水的功能。黄土高原平均每年降雨量450毫米左右,常年干旱。通过淤地坝把水和土留住,可以让这些地方成为风光秀美、土地肥沃的地方。


过去受到资金、设备条件限制,农民小打小闹自发建了一些淤地坝,标准很低。我们设想能不能进行统一规划和坝系设计,修建一些骨干坝,把水蓄起来,大坝蓄水,小坝拦泥,把水和土都留下来,把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提到一个新高度。


条件是要有足够的资金,要有科学的规划、系统的设计和有效的管理。如果能通过中央财政支持,把淤地坝的建设上升为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才能根本解决问题。每条淤地坝的工程量很小,但是几千,几万条的於地坝建设,就是一个大工程。


通过淤地坝建设,可以达到4个目的:一是减少入黄泥沙,根本解除下游洪涝威胁。二是增加土地后备资源。於地坝通过拦泥,可以增加很多耕地,把沟道变成良田。三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了水和土,就可以发展农业和林业,加快经济发展。四是扩大内需。现在钢材、水泥产能过剩,当地劳动力比较充裕,利用这个时间节点,通过建设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消化过剩产能,加快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