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忠:深刻把握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核心要义

发布时间:2020-02-03

我国即将跨入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塑造支撑引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区域经济布局再次历史性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面前。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鲜明提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明确了支撑引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区域经济布局愿景和目标。可以预见,在这一愿景和目标的引领下,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必将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的基础上迎来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系统变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正是这一系统变革首先呈现的重大战略行动。我个人以为,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于当前稳增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理解和把握其核心要义应立足于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以支撑引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高度。

首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打造多中心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客观要求。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按是否拥有世界一线城市,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世界级城市群。然而,应该清楚的是,国土略小于我国且人口不足我国1/4的美国,拥有世界一线城市的世界级城市群高达5个,即:波士华城市群、芝加哥-匹兹堡 城市群、 圣地亚哥—旧金山城市群、 南佛罗里达城市群、休奥尔良城市群。因此,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无疑应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但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不能止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还要沿海沿长江沿黄河择优再培育发展几个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更多世界级中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成渝城市群是西南地区汇合西北地区、华中地区的区域,既是中国西部地理位置最适中、规模最大、与全国和世界经济联系最密切的人口和经济集聚区,又是我国长江经济带衔接中新国际经济走廊的中枢、沟通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走廊的便捷枢纽和三大人口和经济核心区之一,发展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对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推动形成高质量区域经济布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成都、重庆已经发展成为较高等级的世界二线城市,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具有了较好基础。因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自然成为再造几个世界级城市群的优先战略。

其次,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城市群和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核心-边缘结构来看,我国城市群本质上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层次不尽相同的核心区域。城市群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中心,而外围区域则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相对集中提供初级产品、生态产品,保障粮食、生态和社会安全。 城市群与外围区域二者互补互促。一方面,城市群要提升可持续竞争力,须善用外围区域;另一方面,外围区域要与核心区域共同发展,须融入城市群。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制定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实质上开始探索统筹城市群和外围区域发展的城市群经济圈规划建设,先后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提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培育发展新的世界级城市群,促进核心区与外围区域协调发展,要借鉴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圈经验,全面实施城市群经济圈发展战略。成渝城市群与外围区域高度互补,相互促进潜力大。为培育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促进核心区域与外围区域协调发展,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建设以成渝城市群为核心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势在必然。

第三,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循当今世界级城市群经济圈的新逻辑。当今世界级城市群经济圈是生产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经济圈,不仅是国际先进制造和厂商服务高度聚集地,而且是国际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人才发展和消费中心,以创新获取可持续的全球竞争力是永续繁荣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创新驱动本质上就是人才驱动。而人才市场,特别是高端人才市场是全球性的,对地方而言,人才报酬本质上是由全球市场给定的。一个地方能否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在于提升地方品质,特别是人才专用的地方品质。在这里,地方品质即地方之间不可转移品的数量、种类、质量和可及性的总和。因此,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经济圈必须着力提升地方品质,实施创新-人才-地方品质多级驱动发展战略。我想,正因为如此,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要求,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