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黄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正逢其时

发布时间:2019-11-19

作者:肖金成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黄河生态经济带”成为多位委员、代表关注的热点。河南、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等九省区政协主席联名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建议将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列入国家战略规划;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建议:将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到了最合适的时机。对此,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非常赞同尽快把黄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持续研究黄河生态经济带,并参加过全国政协“黄河上游经济区建设”专题调研的肖金成认为,黄河流经九个省区,连绵5000多公里,流域面积70多万平方公里,流域人口超过一亿,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迫切需要把黄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年来,把黄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呼声渐高。成立多年的“黄河经济协作区”于2017年9月共同确定了建设生态黄河、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旅游一体发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进联席会议机制创新六大新的合作领域。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牛玉国去年5月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构建黄河生态经济带战略》;本报于2017年12月底至2018年年初,先后刊发三篇“聚焦黄河上游经济带建设”深度文章。
“把黄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正逢其时。”肖金成告诉本报记者,“长江经济带是十三五时期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黄河生态经济带应成为‘十四五’时期的国家重大战略。”
肖金成说,黄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先由国家一流智库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沿黄九省区组成课题组,对黄河上中下游各省区进行详尽细致的调研,征求国家相关部委、沿黄九省区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决策咨询意见,上报党中央国务院。
肖金成告诉本报记者,黄河源头及上游是生态涵养、水源补给、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区域,生态比较脆弱,人员比较稀疏,经济发展落后,应以生态保护为主,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旅游业等;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区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也是造成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重要原因,应偏重于防止泥沙注入和水土流失、加快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和坝系建设、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使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黄河下游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则应注重防止水资源浪费,依托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做好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
孙运锋认为,黄河大部分河道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流经的西北、华北是严重缺水地区,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的区域。同时,黄河流域是国家能源资源富集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国家及世界级生态保护区,随着黄河流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资源开发增多,防治人为水土流失任务艰巨。构建东中西部、上中下游协同保护发展的黄河生态经济带,符合流域协同保护发展的战略导向。